全球今日讯!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怀念您丨“一见到笔,就会想起您”
来源: 湘潭在线
2023-04-04 08:40:44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又是一年清明际,又是追念故人时。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都承担着一个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使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我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我们奋斗当下、继往开来。今天我们笔下的逝者有抗日英雄,有革命烈士,也有普通母亲,后人用什么方式来怀念他们?

“一见到笔,就会想起您”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人物档案】

姓名:彭乾芝

主要经历:原四川省宜宾县孔滩乡人。生于1913年,1959年定居湘潭。家庭主妇,平凡母亲,勤劳能干,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坚强不屈,育儿成才。65岁时去世。

清明时节,睹物思人。

在这特别的日子,78岁的赵克宽老人来到报社,讲述了题为“伟大母爱,伴我成长——写在我母亲诞辰110周年之际”长文背后的故事。这篇长文是赵克宽用母亲送给他、陪伴了他63年的英雄老金笔所写,深情怀念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赵克宽母亲彭乾芝是原四川省宜宾县孔滩乡人,1959年来到丈夫工作的湘潭定居。老人家聪慧好学、勤劳质朴、诚信友善、宽厚仁爱,一心扑在家庭和儿子身上。

“母亲的一生是清苦、坎坷的一生,是顽强、无私的一生。”赵克宽回忆母亲时说,母亲出生在佃农家庭,从未上过学,但聪慧的她领悟到了祖辈留下来的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真谛,练就了一身好厨艺和好针线活。

遗憾的是,母亲结婚十余年后,一直未孕,承受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屈辱和压力。直到1944年,抗战期间短期搬迁到宜宾李庄的原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医生们治好了父母的不孕,生下两个儿子,这也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和寄托。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一针一线纳布鞋底,贴补家用,精打细算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充满活力。

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9月,赵克宽刚上高中不久,竟意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面临终身残疾。这时,他的父亲远在云南腾冲采购药材,是她的母亲一边照顾弟弟,又一个人忙上忙下,协助医生,精心护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造了奇迹。在当时湘潭地区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治疗两个月后,他恢复了健康,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1960年12月,赵克宽康复不久,为了鼓励他,驱走病魔带给他的阴影,从不高档消费的母亲,第一次破例拿出当时近一个月的生活费5块钱,给他购买了一只当时赵克宽做梦都不敢奢望的英雄金笔。

“这是母亲一片良苦用心,是她一生的寄托。”赵克宽回忆往事,十分动情,正是这支笔,时刻提醒着他,发奋学习,永不言弃,还要坚持锻炼身体。正是这支笔,伴他高中三年,考上大学,又五年大学,后参加工作到退休。直到现在,这支笔一直还伴着他,一见到它,就会想起母亲……

母亲一生中只有儿子和家人,唯独没有自己。1968年,赵克宽大学毕业工作时,工资46元,他每个月发工资都会按月寄给母亲20元。没想到,这笔钱他的母亲从未动用,都如数给他存了起来。

1974年,母亲不幸患上乳腺癌。这时,她想到的依然不是自己,还是家人。为了不给日后家人用床时带来心理负担,她不顾后代反对,一直坚持睡在临时用两条长凳和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的所谓的床上,直到四年后,医治无效去世。

“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赵克宽说,是母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健康的体魄,陪伴他成长,鼓励他成才,给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永远感恩、永远怀念她。

关键词: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