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方法工具_什么是学情分析工具
来源: 互联网
2023-03-17 12:49:17

1、进行学情分析:1。


【资料图】

2、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3、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4、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5、2。

6、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7、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8、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9、3。

10、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11、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12、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13、4。

1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15、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16、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17、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18、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9、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20、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21、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

22、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可以结合自己现任教的教材及知识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针对教学内容,从“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23、1学生的“已知”。

24、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25、例如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26、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27、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28、2学生的“未知”。

29、“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0、3学生的“能知”。

31、“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32、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33、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34、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5、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36、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

37、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8、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39、 4学生的“想知”。

40、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

41、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

42、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与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

43、 5学生的“怎么知”。

44、“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45、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46、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47、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

48、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49、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双边活动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阅读